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发那科资讯 > >荒漠无人区里的“种树机器人”

荒漠无人区里的“种树机器人”

时间:2020-07-22  来源:互联网  阅读次数:

华东师大软件工程学院的研究生赵耀、汤景韬、肖建业、孙淳在导师张新宇的带领下,在荒漠无人区测试种树 机器人 。 ■本报见习记者 许悦 通讯员 戴琪 一望无垠的戈壁滩,零星散落的梭梭树在距离上海2000公里外的内蒙古阿拉善荒漠无人区里,却出现了五名华东……

  华东师大软件工程学院的研究生赵耀、汤景韬、肖建业、孙淳在导师张新宇的带领下,在荒漠无人区测试“种树机器人”。

  “我们希望能够有非常多的机器人,帮助我们在环境恶劣的荒漠地区种树。这次趁中秋节假期到内蒙古阿拉善做了挖坑机器人、卫星导航、环境感知方面的测试,效果很满意,当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后续改良完善。”张新宇说。

  “种树机器人”的设计研发来自该实验室的“支持大规模荒漠生态恢复的机器人集群项目”。四名来自软件工程学院的研究生赵耀、汤景韬、肖建业、孙淳在导师张新宇的带领下,已持续开展项目研究一年多。除了进行测试的“种树机器人”,子锐机器人维修,目前实验室还在研发挖坑机器人、放苗机器人、浇水机器人、监控管护机器人等。

  “总书记在当地说了一句话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森林是我们从祖宗继承来的,要留传给子孙后代,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实验室学生孙淳说,机器人主板维修,“我第一次看到我们的设备扎根于祖国的大地上进行劳作,机器人示教盒维修,并且成功了,我感到非常兴奋!希望我们的机器人在不断推广和改良之后,能够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荒漠化治理中,作出更多贡献,为祖国增添更多绿色。”

 

  测试结束返程时,张新宇不禁感慨:“在广袤的阿拉善荒漠无人区,我们的身影跟一棵梭梭没有太大区别,我们的机器人在阿拉善的一小步,也许是荒漠生态恢复的一大步。”

 

  一望无垠的戈壁滩,零星散落的梭梭树……在距离上海2000公里外的内蒙古阿拉善荒漠无人区里,工业机器人维修,却出现了五名华东师大软件工程学院智能机器人运动与视觉实验室师生的身影。

  五名师生此次趁着中秋节假期结伴来到无人荒滩,并非放松旅游,而是带着戈壁的希望前来,他们要测试实验室最新设计研发的机器人——“种树机器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青年对祖国最美好的告白。秉持着这样一份奋斗青春的使命和责任意识,张新宇在中科院院士何积丰的指导下,带领学生们奔赴内蒙古阿拉善之前,特地带学生们参观了习近平总书记种树的地方。


  ■本报见习记者 许悦 通讯员 戴琪

 

 

 

 

 

 

  半人高、自带螺旋大钻头、光伏太阳能驱动,配套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技术,这个小型轻量“种树机器人”个头虽小,对于荒漠的治理却有大能量。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土地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危机之一。我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也面临着严峻的荒漠化和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导致很多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集聚,甚至时常诱发严重的社会和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修复“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荒漠化土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无论困难有多大,必须寻找方法予以解决。

 

  “采用多种类型机器人构成的‘种树机器人’集群种植,可以实现无人化、规模化、全天候作业。”实验室带队教师张新宇介绍,配合标准化的免灌溉育苗种植装置,利用智能监控平台,“种树机器人”集群可以将种植效率提高100倍以上,成活率提高至95%以上。在植被生长期,还可以通过云端远程管理、监控、大数据分析,实现植被即时精准定位和定期观测。

 

荒漠无人区里的“种树机器人”

 

 

机器人维修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