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机器人制造商发那科(Fanuc)的总部位于富士山麓的山梨县,占地45万平方米,所有建筑物都被漆成黄色,就连员工的制服,工厂的机器人、卡车也都是黄色。 在公司总部门口有一对惠比须(Ebisu)雕像。惠比须是日本神道教的工作神,在日本的七福神中,他一般被塑 ...[查看全文]
位于水土高新园的重庆两江机器人产业园,是重庆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承接区域。世界排名前五的机器人企业中,已有川崎、库卡、ABB、发那科等4家巨头在此落户。 巨头当中,最早嗅到重庆市场机遇的,是来自日本的川崎重工。2012年,川崎宣布在中国设立工厂, ...[查看全文]
据日本《富士产经商报》4月23日文章,说到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产业用机器人。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16年产业用机器人的近三成是在中国制造的,是排名第二三位的韩国和日本的两倍以上。 在产业用机器人领域,瑞士ABB、安川电机、 ...[查看全文]
近年来,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工业机器人投资回收周期不断缩短,目前仅2年左右。2016年中国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工人68台,在全球排名第23位,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查看全文]
据《日本经济新闻》4月24日报道,制造业现场正在发生明显变化。4月23日,世界最大规模产业展销会在德国开幕。通过收集工厂所有数字信息提升生产效率的技术等被展出。关键字是数字和现实的融合。就像那场源自美国的IT革命推动了零售业发生巨变一样,此次的变 ...[查看全文]
3月4日报道 港媒称,随着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的持续推进,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数据显示,中国2017年全年国产工业机器人累计生产超过13万套,同比增长68.1%。在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工业机器人替代空间巨大,预 ...[查看全文]
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不论从需求面、供给面,或是投资人的立场,都在显示产业对自动化发展的需求,其中工业型机器人更是构建智慧制造的重要一环。 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最新数据统计,2016年全球工业型机器人销量约29.4万台,相较于2015年成长15%;预计2 ...[查看全文]
作为是智能制造的主体体现,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智能生产设备被很多生产制造企业普遍采用,现在,要看一家制造企业是否能长久发展生存下去,富有科技含量的高度自动化生产设备多寡,已成为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 如今,因人力成本、工作效率、工作环境等因素的驱 ...[查看全文]
工业机器人行业自2011年高速增长以来,保持每年30%以上的复合增长趋势。经历了2015年以来的估值下修阶段,在目前为止,我们认为在需求结构、产业阶段、估值水平等方面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本篇报告,我们立足于几个新的角度 ...[查看全文]
作为重点发展和培育的工业升级品类,多位中国机器人企业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国目前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更多还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目前国际上的工业机器人采购还是主要有ABB、安川、库卡、发那科等“四大家族”所垄断,因此并不会对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工业机 ...[查看全文]
2010年是中国世博年,世博成了人们最主要的话题。而作为世博会的主要展示馆企业馆,在世博会的作用不可或缺,东道主上海的众多企业,无一例外是第一次接触世博会。但优秀企业早已跨越国界,上海电气集团及其下属的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上 ...[查看全文]
2010年11月9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作为年底召开的自动化领域盛装聚会,国内外知名企业齐聚亮相,吸引业界众多专业人士的关注。在工博会上,一进入E1馆,首当其冲,一座鲜黄色的巨型展台分外抢眼,一组鲜黄的工业机 ...[查看全文]
前言 他是2010世博会上海企业馆的一大亮点;他是各大媒体津津乐道的世博明星;他智能超群,是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智能机器人;他有脑有眼有手,视力敏锐,是世界各地无数先进工厂的战斗士。他,就是上海电气集团与在控制系统和机器人制造领域 ...[查看全文]
2011年春意盎然的北京,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与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仪式。出席了此次活动的主要领导有: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第三事业部总经理孙一藻先生、比亚迪第三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喻东旭先生, ...[查看全文]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FANUC)首次携三巨头(小型加工中心、全电动注塑机、线切割机)亮相东莞国际模具及金属加工展(DMP),向观众展现FANUC在模具、塑胶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DMP于今日(11月16日)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在精密注塑领域,全 ...[查看全文]